12/14/2013

大學

打從升上大學之後,我又從在崇正那時候,一群人在班房裡吵鬧、胡混的日子,回到以往讀初中的日子;從偶然群居的生物,再次回到以往一個人過日子,一個人吃飯,一個人上網,一個人上課,幾乎沒有朋友的生活;至於整個Sem 的生活,則彷彿還留在考完DSE、等候放榜的時候,一樣慵懶,慵懶得母親每星期都總會問我是否還在上學,慵懶得我幾乎沒有任何生活的目的。

這種不奇妙、毫無波折和激情的生活,說新鮮也不新鮮,也大概不如我想像中的大學生活一樣,刺穿了我許多對大學生活的夢;我以為大學生活是愉快的,是啟迪的,但大概那只是我的一廂情願,畢竟上課學的暫時沒多少啟迪性。也以為大學生活教授的,會是許多我想學的、想知道的內容,可惜第一個Sem 開學,教的都盡然是可以看書學到的內容;也以為,上了大學以後,我可以真正學點我想學的、想要知道的東西,例如文學、哲學、文化分析、學詩,或者是人文學;然而,開Sem 之際,當我知道未來這四年除了選八個GE讀之外,就無科可選,我很失望。Facebook 的網友們都在說走堂去做課外事之類之類,而我卻有大部分課都苦於出席率而不得不上。

我腦海中以為大學很自由,學術風氣很濃厚——實際是,大學就只是時間表浮動、比較奇怪的中學,就只是人們不再如中學一樣,會傻傻地笑一頓,而我再也找不到以往和一群同學,聽著同學批評政治的想法。我突然很懷念中學時期會叫我去吃午飯、放飯上課會主動逗我聊天的同學們;縱使我和以往的同學、朋友們交雜不多,但我卻深深懷念以往考DSE前的那種生活。

也許我的確對大學期待太高,也許只是我進了一所比較奇怪的大學,一所常常被忽略,被人忘記的大學——但更可能的是,也許我只是一個怪人,腦袋想的東西與其他人不同,結果我沒辦法與人溝通。在O Camp 裡本來相處麻麻的同學們在說GTA5,我一個人在旁邊看著,插不了嘴,也不知道有什麼共通的話題好講,結果越行越遠;難得找到會接觸獨立音樂的同學,對方聽昔日五六十年代以後的搖滾,我卻不喜歡搖滾,喜歡聽俏靜的、平淡的電子音樂,結果話題都總是說了兩三句,聊的話題離不開功課、Tutor和Lecturer 教書進度、返學等等,開玩笑之後就完結。人們喜歡上高登,我卻厭倦高登的氣氛、甚至不明白潮文到底有什麼好笑。

大學生最流行的話題——諸如球賽、時事、衣服、高登,我總是與這些脫節,活在一個沒人能與我好好溝通,對話總是單方向,單聲道的生活。組爸、組媽留下的字句說我是個太靜、不怎麼樣說話、不夠主動的人,那大概只是因為我找不到讓我主動的原因,找不到想說的話,只能隨意附和一下,隨意笑一下。而我不是那種人,得願意會繼續牽強保留著這些毫無意義的交際。

越是在大學生活,我越會想起 Janelle Monae 的歌詞:“I'm trying to find my peace/I was made to believe there's something wrong with me”。這兩句歌詞,大概就是這幾個月大學生活的寫照吧。

6 則留言:

  1. 其實大學自我行動不用太介意的。不少人都是如此。
    本來大學最好的地方就是讓學生有機會自行選擇學習的機會。不用讓課堂束縛自己。
    有機會多到圖書館看書,找一些有興趣的論文看,這些也是大學以外做不到的事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隨意配合一下別人的話題,融入大眾的生活圈子——這種事要做的話也不是不能做到的。
    只是我不建議別人去做罷了。
    做回自己就好,至少日後回望,你不會懊悔自己為何有一段違心過活的日子。

    回覆刪除
  3. 大家都走相同的路
    初中孤獨、高中嘻哈、大學又再孤獨,太似、太似了
    說多無謂,就算得一兩個朋友,一於就同佢地過晒三/四年。

    回覆刪除
  4. 起碼少年你上了大學了……。我還在DSE的長跑中。已經能預料的是成績不可能能達到合格線……。不過或許我比你更杯具一點(?)班上的同學也沒幾個跟我熟稔得能聊二次元,能聊電影,能聊各種書籍。結果我只是偶爾參加他們的小團體,嘻嘻哈哈地笑了笑。好吧= =我只是也想借個地方說說心底話而已。(馬上遁走
    不知道從哪裡看到的一句話,“一切都會好起來的。”縱然三次元如何地杯具,你的身邊一定還有著你喜歡的事物在等著你。加油,少年。

    回覆刪除
  5. 記著這句:不是我的我不要.

    回覆刪除